院士
首页 >> 师资队伍 >> 师资队伍 >> 正文
当前位置:

 

undefined

贺贤土  特聘教授/博导

工作单位:超强激光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联系方式

电话:0755-23256562

 

个人简介  

理论物理学家。1937年9月生于浙江镇海。196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荣誉科学博士。1986-1987年美国马里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执行委员及数学物理学部主任、国家“863”计划直属惯性约束聚变主题首席科学家。兼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中心主任、科技部863”计划顾问、国际原子能机构惯性聚变能咨询专家组成员、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战略高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题战略能源组组长等职。

在我国安全领域研究和设计中完成了大量开拓性科学研究工作和重要原理突破等重大任务。在我国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ICF)变计划中,曾多年领导研究团队突破大量科学和技术难关,建成了我国独立自主的ICF研究体系,并领导团队获得了我国首次间接驱动和直接驱动出热核中子的重要进展; 同时,他提出了不同于国际上现有ICF点火途径的新型混合驱动点火途径。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早年他发展了非线性科学斑图动力学和时空混沌研究,发现了连续介质斑图系统从初始相干结构、随后演化到时间随机性、最后发展时空混沌的道路,被国际同行评论为发现了近可积哈密顿系统时空混沌; 他发现了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有质动力驱动强电流效应, 提出电磁波与物质作用产生准静态自生磁场理论和给出了自生磁场数学表达式,获国际同行实验证实;他提出了园偏振激光驱动相对论电子共振加速机制,获得了高电荷量相对论电子能量。近年,他领导团队发展了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提出了温稠密物质能带理论;同时提出了高能量密度流体中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和可压缩流体湍流耦合模型。它们对于研究行星内部物质和ICF内爆过程物质性质以及界面物质混合等挑战性问题有重要作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和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奖、光华奖等奖项,以及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永久编号第79286号为贺贤土星荣誉。 

 

下一条: 姚建铨